当前位置:i~政策 > 正文

广州老城区向“新”生长 续写活力新篇

编辑:  来源:大洋网 2023-12-22 11:33:09

导读:12月21日,越秀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市人大越秀联组代表进行集中视察。

12月21日,越秀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市人大越秀联组代表进行集中视察。市人大代表走进越秀老城,感受老城市新活力的脉动:探访微改造的环东广场,听老楼里培育出医疗大健康产业集群的故事;考察“海上丝绸之路”·印象越秀AAAA旅游区建设,看文化怎样浸润城市肌理;走近中心城区垃圾压缩站,学城市精细化治理的“越秀经验”。

代表们表示,通过集中视察,他们走出惊喜,问出良策,为即将召开的广州市“两会”做好了准备。

\

资料图片

昔日区庄第一高楼

长成健康产业丛林

位于区庄立交旁的环东广场,前身是始建于1986年的星级涉外商务酒店“广州嘉福国际大酒店”。这座高90米,酷似三角柱帆船的大厦,曾经是广州初代CBD地标性建筑、区庄第一高楼。

不过,在岁月洗礼下,酒店逐渐有了时间的痕迹。2018年,这栋曾经见证环市路辉煌的大楼全面停业。

老城市新活力,首先要赋予老建筑生命力。

2020年,“环东广场微改造”项目正式启动。在保留原有主体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翻新建筑外立面及室内装饰,重塑周边环境景观,高端产业综合体“环东广场”,走出老楼的“重生之路”。

跟随人大代表走进环东广场,焕然一新的环东广场让记者眼前一亮:50米的人行道景墙,描绘羊城都市轮廓,塑造城市文化印记。明亮通透的全幕墙时尚折角立面,让首层阶梯式城市绿色广场,成为城市微景观,7处退台空间,更是营造出“空中花园”景观。

“微改造”改的不仅是建筑,更是营商环境。颜值提升的同时,环东广场也迸发对产业的巨大吸引力。

在环东广场旁,一辆5G智能眼科巡检车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据介绍,这辆5G智能眼科巡检车搭载了 “一网一车一平台两智能”的新型智慧医疗技术,检查影像结果可通过5G网络连接云平台的AI算法进行智能诊断,使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的眼科筛诊,相当于一间“移动的眼科医院”。而这辆巡检车的研发团队通达电气,正落户在环东广场。

越秀区科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环东广场从一开始就明确生命健康产业的发展主题。目前,项目办公区已入驻52家企业,其中医疗大健康类企业25家,包括4家上市公司,涵盖包括创新药研制、眼科医疗器械、临床及临床前CRO、合成生物等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医疗大健康垂直产业集聚度57%。如今,环东广场已入选2021年广州市提质增效试点园区。

“越秀区对健康康养产业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仅仅在这附近约5公里范围内,就有数家三甲医院!”在环东广场,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省中医院国家重点学科眼科学术带头人邱波介绍。

资料显示,越秀区是广州的医疗服务中心,华南高端健康医疗资源集聚地,坐拥全市1/3医疗资源,拥有中山大学及其附属一院、眼科中心、肿瘤医院和省、市人民医院等352家医疗机构,其中三甲医院14家、占全市36.84%。

邱波告诉记者,医疗机构不但为医疗大健康企业采集样本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更是这些企业的直接服务对象,辖内优厚的医疗资源,正是越秀区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邱波相信,越秀区政府有能力,为医疗大健康企业打造更好的发展环境,环东广场的微改造,就为成长中的大健康企业高水平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发展载体,这也是众多医疗企业选择越秀的原因。

\

海珠中路

“海上丝绸之路”·印象越秀旅游区明年开工

越秀区是广州建城2200多年来一直没有迁移的城市中心,也是广州市“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和重要节点,至今保留着诸多的丝绸之路标志性古建筑、文化历史遗产、历史文化街区。

以海丝文化精神为助力,为越秀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越秀区打造“海上丝绸之路”·印象越秀国家 AAAA旅游区,项目建设范围东至解放路,南至惠福西路,西至人民路,北至东风西路,涉及五仙观-怀圣寺-六榕寺历史文化街区和海珠中历史文化街区,覆盖面积约107公顷。

代表们当日下午实地了解项目进展情况,这组数据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周边基础设施及路面修葺面积4.6万平方米、骑楼活化面积1.26万平方米、特色建筑活化面积2.5万平方米、文物建筑活化利用1569平方米、增配公共服务设施约1万平方米、海丝文化公共空间改造1.1万平方米等,项目总投资2.9亿元。

据介绍,该项目已完成立项工作,现正多渠道申请资金。在规划上,项目结合片区内千年海丝的历史价值和文化资源,以“K字型海丝活力主街+4个海丝社区+1条禅意寻踪漫步径+1个智慧街区体系”组成的“K+4+1+1”空间结构为核心,形成宜游宜学的文化体验街区、宜商宜业的产业活力街区及宜居宜养的生活示范街区。

其中,旧南海县社区等4个首批打造的海丝社区,将为项目范围内其他社区建设提供成功样板。越秀区还将精心策划精品民宿集群、海丝沿线国家体验馆群、海丝主题生活馆、海丝主题博物馆及元宇宙展厅等重点项目,力争2024年上半年开工建设。

垃圾转运站改造后“零投诉”

带动街区环境品质提升

当日下午,一组代表来到广大路废弃物综合处理中心、保利中环垃圾运转站视察,了解中心城区垃圾处理情况。

据介绍,越秀区目前全区平均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052.22吨,每天进站转运量约413.57吨,进站转运率约为40%。近年来,越秀区因地制宜、合理利用闲置配套设施和地块建设生活垃圾转运站,提升生活垃圾进站转运能力。

在位于建设二马路的保利中环垃圾转运站,代表们了解到,由于开发商在转运站下方建设了地下停车场,造成转运站地面存在承重不足的风险,转运站一直无法移交使用。

在改造过程中,越秀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协调广环投环境集团派出专家及技术人员提出技术意见,保利中环商场出资对地下四层停车场进行基础加固,地面承载可以满足35吨垃圾压缩车辆正常进出作业需求。

由于转运站周边长期“脏乱差”,建设二马路历来是建设街城市治理的“洼地”。转运站建成后,街道以此为契机,对周边环境进行系统整治修复,加大“六乱”执法力度,发动社区居民、机团单位定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街区面貌焕然一新。

建设二马路转运站建成后,实现了“零投诉”,收到居民电话、信函表扬9件次。通过转运站改造升级的小切口,以垃圾转运“集约化、精细化”发展带动街区环境“品质化”提升,不仅解决了居民群众的“急难愁盼”,而且为化解老城区垃圾转运难题、推动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贾政、魏丽娜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

广州招商网
广州招商网
广州招商网